欢迎来到98聘

写一篇《工行银行工作总结》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8-28 08:11

写一篇《工行银行工作总结》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工行(中国工商银行)的工作总结,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翔实、客观、有深度,并能体现你的工作价值:
1. "明确总结目的和对象 (Clarify Purpose and Audience):" "目的:" 你写这份总结是为了什么?是向上级汇报业绩?是自我评估和反思?是为晋升或评优做准备?还是为了规划下一步工作?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总结的侧重点和风格。 "对象:" 总结是给谁看的?是直属领导、分行领导、还是更高级别的管理层?不同的读者关注点不同,领导可能更关心业绩指标、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
2. "突出工行特色和岗位要求 (Highlight ICBC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 Requirements):" "工行背景:" 作为国有大行,工行有其独特的平台、资源、文化和考核标准。总结中应体现你对工行整体战略、经营重点的理解,并结合工行特色来阐述你的工作。 "岗位职责:" 清晰界定你的岗位职责范围,围绕岗位核心任务展开总结,避免泛泛而谈。
3. "内容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Clear Structure, Strong Logic):" "标准结构:" 通常包括: "标题:" 明确清晰,如“XX年度/季度 工作总结”。 "

工商银行2024年度业绩:经营发展稳中有进显韧性,“五化”转型多点开花

3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股票代码SH:601398;HK:1398)公布了2024年经营情况。

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资产总额48.8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2%,实现净利润3669.46亿元,同比增长0.5%;不良贷款率1.34%,比上年末下降2个基点;拨备覆盖率214.91%,同比上升0.9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上升至19.39%,稳居全球大行前列。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业绩会上指出,去年工行净利润增长了0.5%,这么大的规模还能有正增长,确实不容易。在低息差的环境下,工商银行作为领军银行,一定要闯出一条新路来。一年以来,工行坚持守正创新,在“五化”转型的路径上探索前行,取得了一些进展。

刘珺用三个“没有变”和三个“立起来”作了进一步总结,2024年工商银行在价值创造、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等三大方面持续保持战略定力,体现了三个“没有变”。同时,工商银行坚持守正创新、改革发展,聚焦于国际化和综合化服务、现代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数字赋能三大领域重点发力,体现了三个“立起来”。

经营数据稳中有进,综合“硬实力”遥遥领先

2024年,工商银行交出了一张坚持稳中求进、持续做优做强的价值银行年终答卷,资产、资本、资金更加平衡协调,总结起来可以用“强优大专”四大核心指标来概括。

“强”的韧性持续提升,资本充足率19.39%,处于同业领先;拨备覆盖率214.91%,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不良贷款率1.34%,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优”的质态持续巩固,在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ROE)处于合理区间,成本收入比保持较优水平。

“大”的贡献持续彰显,实现净利润3669.46亿元,同比增长0.5%;总资产48.8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总量均保持领先。

“专”的特色持续体现,精准服务“工”和“商”,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贷款规模保持领先,民营、外贸及商户金融持续优化,城乡联动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此外,工行在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投融资总量、增量均保持市场领先。统筹落实稳经济各项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2024年末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26.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3万亿元;人民币债券投资12.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2万亿元;全年境内主承销债券规模超1.9万亿元。

报告期内,工商银行连续十二年位居全球银行1000强榜首,连续九年蝉联全球最具价值银行品牌榜首,稳健发展能力“陀螺”评价连续四年位列全国性商业银行首位。

多元化结构持续完善,信贷资源精准投放

目前,我国银行业已进入低利率、低利差、低盈利时代,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利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工商银行这样体量的大行来说,发展路径亟须换挡转型。

在此背景下,工行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推动实施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五化”转型。刘珺表示,目前有的已经“开花结果”,并体现在经营数据上;有的刚“生根发芽”,有望在未来形成接续动能。

2024年,工商银行持续优化经营结构,打造多点支撑、高效协同的发展新格局,形成一个价值创造更加多元化的资产负债表。

具体来看,首先是客户结构的完善,工行加快构建“大中小微个”相协调的客户结构,微型客户占比由2024年初的76.8%提升至年末的78.6%,公司和普惠客户数分别增加129万户和62万户。

其次是业务结构,“零售+普惠”贷款增量占比持续提升,公司贷款、债券投资、个人存款等均实现较好增长。而在对公业务上,公司类贷款比上年末增加13370.19亿元,增长8.3%,特别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贷款余额增长显著。

近年来,工商银行将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服务的重点方向,持续加强对“两重”“两新”“三大工程”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制造业、科创、绿色、普惠、涉农、民营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贷款实现良好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工商银行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4.4万亿元,保持行业首位,其中投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1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保持行业首位;普惠贷款余额2.9万亿元,增速近30%。

立足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工行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金融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配置更加均衡。截至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4.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7900亿元。持续完善县域网点、手机银行、工银“兴农通”APP、融e聚开放银行等一体化服务渠道,县域网点覆盖率达87.4%,线上县域乡村客户数突破1.84亿户。

同时,工行今年在个人金融业务上也表现出色,个人贷款比上年末增加3040.99亿元,增长3.5%。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增加929.09亿元,增长28.3%;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加3308.45亿元,增长24.6%。

深化“数字工行”建设,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化转型步伐加速,银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过去数年,持续的金融科技投入与布局让工行具备了强大的数字金融能力。围绕新质生产力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和“平台化”已发展成为工行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标签。

在顶层设计上,工商银行在同业中首家成立总行级科技金融中心,在全国设立25家区域性科技金融中心,2024年新设6家,基本覆盖境内科创的“高地”。

在年报中披露了一组数据,2024年,工行数字化业务占比高达99%,金融科技投入已占营业收入的3.63%,金融科技人员已占全行员工的8.6%。

这背后不得不提起工行加快推进数字工行(D-ICBC)建设,全行重点聚焦“服务客户、赋能员工”两个方向,持续完善业务和数据技术两个支撑体系,加快推动业务模式和管理流程变革,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

从工商银行的实践看,D-ICBC数字生态经过数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该行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手机银行领域的“领航者”,工商银行手机银行以“‘10’刻新生,携手成长”为主题,上线10.0版本,以终为始,开启新一轮多元化、智能化渠道升级。截至2024年末,个人手机银行客户5.88亿户,移动端月活超2.6亿户。

如今,无论是可快速转账或是重置密码、调整额度等操作,如今工商银行多数业务可通过远程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完成。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数字化正不断重塑银行业务流程,让客户更有获得感。

同时,在D-ICBC建设的推动下,工商银行的业务服务支撑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年初,工商银行在同业率先完成DeepSeek最新开源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并将其接入行内“工银智涌”大模型矩阵体系,推动金融业务场景的智能化升级,目前已赋能20余个主要业务领域、200余个场景。获得专利授权数量保持同业第一。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工商银行新质生产力版图,为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注入新动能。

产品创新方面,工商银行在金融市场领域打造了ChatDealing数智对话交易产品,重塑金融市场交易流程,大幅提升交易规模。

客户服务方面,工商银行打造了远程银行坐席助手“工小慧”,实现“智能全旅程陪伴”,推动重点场景通话时长压降约10%,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风险防控方面,工商银行围绕信贷全流程,打造了集信贷制度查询、报告编写、风险评估、数据分析、审贷建议等能力于一体的专属授信审批风控助手“工小审”,实现对公信贷全场景“智慧审贷”,显著提升业务效率和智能化风控水平。

工商银行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透露,工商银行在业内率先建成的首个全栈自主可控的千亿级大模型,已在二十多个业务领域、两百多个场景实现落地,承担了相当于四万多人的年工作量。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迎接新征程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是党中央提出“五篇大文章”后的首个完整财年。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军银行,工商银行在着力推进“五化”转型的同时,把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上下贯通、分层对接、协同联动、整体推进的管理机制,完善政策执行与保障体系,服务成效持续彰显。

科技金融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保持同业首位。科技创新再贷款等专项政策工具累投额保持领先,AIC股权投资实现试点城市全覆盖,对科技型企业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余额超700亿元。

绿色金融方面,绿色贷款余额增量居同业第一,境内ESG债券总承销规模同业第一。

普惠金融方面,普惠贷款余额2.9万亿元,普惠有贷户增速超过了40%。普惠不良率处于同业较优水平。

养老金融方面,各类养老金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55岁及以上长辈客群突破2亿户,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及缴存额保持同业领先。

数字金融方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近9000亿元,数字人民币创新推广成效显著,主要指标保持同业领先。

展望2025年,工行管理层表示,工行将积极发挥领军银行作用,更加深入扎实推进“五化”转型,围绕打造干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利润表,推动资产资本资金、存款贷款收入、做强做优做大相协同,更好平衡价值创造、市场地位、风险管控、资本约束,确保关键经营指标保持稳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迈上新台阶,为广大境内外股东创造稳健、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工商银行未来10年发展潜力(研究精要)

企业发展潜力=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竞争力。

一、工商银行所处行业发展前景

工商银行的主营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工商银行的业务基本都在国内开展,海外业务占比很少,所以应将其归类于我国银行业。

2019-2024年,中国银行业净利润从2.0万亿增长到2.32万亿,年化复合增速为3%。同期,中国GDP规模从101万亿增长到135万亿,年化复合增速为6%。对比这两组数据,过去5年我国银行业利润增速略慢于我国GDP增速,主要原因包括:1、银行主要服务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即靠出口、房地产、基建的增长模式,参考我们对保利地产的分析,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慢于经济整体的增速,2、互联网金融和直接金融对银行的替代,互联网金融所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直接金融所指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可直接参与股票和债券业务。第一点原因属于行业需求的影响,第二点原因属于行业竞争的影响,鉴于未来10年,过往影响我国银行业的主要原因将维持不变、且影响力度将越来越大,判断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将明显慢于我国GDP增速,行业年化复合增速将进一步降为0%左右。

二、工商银行竞争力分析

企业竞争力=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治理能力+战略能力+企业带头人+企业文化力。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整合和利用资源、并最终创造超额回报的综合能力。

1、技术能力方面,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而非技术密集型、技术壁垒不高,工商银行并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类的资质,而其所获奖项最高仅是行业级别(其曾获金融科技发展特等奖)、而无国家级别的科技奖项,判断工商银行的技术能力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但尚未做到业内明显领先(在金融科技方面尚未领先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2、市场能力方面,工商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份额约15%、规模(即存款和贷款)份额约11%,位居中国银行业第一。工商银行虽然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其产品力不太明显、即差异性不足,其市场份额与其先发优势(成立时间长)和央企品牌效应的关系更大,判断工商银行的市场能力虽然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但也未做到业内明显领先。

3、管理能力方面,管理层经验丰富且薪酬合理,管理方面没有大问题。

4、治理能力方面,没有股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之类、管理层个人利益与工商银行集体利益难保一致、即机制有不足,但人事和体制尚可,治理略有瑕疵。

5、战略能力方面,工商银行2021年提出 “扬长、补短、固本、强基” 四大战略布局,扬长对应短期战略,补短和固本对应中期战略,强基对应长期战略,基于四大战略布局,判断工商银行的战略规划合理且重点清晰,进而判断工商银行的战略能力突出。

6、企业带头人方面,董事长廖林也兼任法定代表人,是工商银行目前的带头人,从其履历来看,其虽具备能力、人品、努力、志向,但履历中创新成果不太突出。

7、企业文化力方面,工商银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描述虽准确清晰,与其竞争优势和战略相符,但前高管因受贿被起诉,说明工商银行的企业文化力有瑕疵。

工商银行竞争力总结:管理能力和战略能力强、这两方面是其核心竞争力,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均超行业平均水平、但未明显业内领先,而治理、企业带头人、企业文化力这三方面还需提升,总体判断工商银行的竞争力较强(不是很强、更不是极强)。

三、工商银行未来10年发展潜力研究结论

中国银行业未来10年发展前景一般,行业年化复合增速约为0%。

工商银行虽然有较强竞争力,但因工、建、农、中、交通、邮储这六家国有大银行总体占据了一半市场份额、且这六家的竞争力差不多,在行业集中度较高、且行业同质化竞争较为盛行的背景下,工商银行的竞争力难以转化为超越行业的发展速度,判断工商银行未来10年发展潜力一般、年化复合增速也约为0%、与中国银行业整体差不多。

注: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及抄袭。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为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