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08-28 08:11
写作核心提示:
这是一篇关于早作文写作注意事项的文章:
"早作文,赢在起跑线:写作文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
“早作文”并非指必须在清晨完成作文,而是强调在写作过程中要尽早开始构思、动笔,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相较于临时抱佛脚,早作文能让我们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组织材料、反复修改,从而写出质量更高、表达更清晰的文章。那么,进行早作文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审清题意,明确方向是前提"
无论何时写作,第一步都是“审题”。早作文同样如此,甚至因为时间充裕,更应该仔细推敲题目。注意:
1. "关键词:" 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理解其核心含义。例如,“回忆”与“回忆我的母亲”就有不同的侧重。 2. "范围:" 题目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吗?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议论?是侧重情感还是理性分析? 3. "要求:" 注意是否有字数限制、文体要求(如书信、日记、演讲稿等)或其他特殊要求。 4. "立意:" 思考你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中心思想或观点?确保立意积极、健康、深刻。
只有准确理解了题目,写作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偏离主题。
"二、 广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出自西汉刘向《说苑·谈丛》,意思是说要想不陷入困境,就须提前谋划,要想不至于绝境,就须事先预防,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事预则立的经验智慧。
五千年文明赋予了中华民族独特而超凡的生存智慧,忧患意识是其中的重要元素。翻开中华传统典籍,《诗经》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等句,反复提醒人们心存戒惧、谨慎从事。《周易》中亦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整天刚健奋勉,振作不已,到了夜晚仍心怀忧惧,如同危险就在身边,不敢懈怠,从而得以免遭灾祸。这种忧患意识,为后世之哲人所继承和发扬。孔子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子言“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孟子更是发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切告诫,都是提醒人们要时刻心存敬畏、见微知著、防患未然。
忧患意识从何而来?这种意识很大程度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农耕文明中,人们生活很大程度取决于自然,可谓“靠天收成”。因此,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很早就已广泛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节约简朴、省吃俭用是传统农民的生活常态,丰年要想到荒年的日子该如何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才不致挨饿受冻、忍受疾苦。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民间谚语,像曲突徙薪、未雨绸缪、“晴带雨伞,饱带饥粮”等,都蕴含劳动人民朴素的忧患意识,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国古代的“积谷防饥”思想就是这一意识的直接反映,《礼记》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从汉代以后,各个朝代都相继建立了常平仓、惠民仓、丰储仓、义仓等制度,以备灾荒。
深刻的忧患意识,不仅基于对自然社会的深刻洞察,更是源自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对国家民族的深沉挚爱,内含一种自觉的压力和动力,孕育着清醒、警觉、奋进和坚韧,体现的是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西汉初期,贾谊心系国运,给汉文帝上书《治安策》。当时西汉政权日趋稳定,经济有所恢复发展。然而,贾谊却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在上书中指出当时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于安思危,于治忧乱”“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等古语,都是将忧患意识与治国理政相联系,提醒执政者应居安思危。
欲知大道,史可为鉴。中国共产党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实践中锻造出极强的战略眼光和深远的忧患意识。
革命战争年代,卢沟桥事变第二天,党中央就发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的时代强音,凝聚起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党的七大上,毛泽东郑重提醒全党“准备吃亏”、“准备困难”,强调“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前夕,大家对以《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表示赞成,但有人建议对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做适当修改,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致认为,还是留下这句话,继续保持警惕好。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和肩负的中心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经受新的考验,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到国内外环境发生新的重大变化,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把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作为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掌握了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越是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遇到的压力阻力就越大。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既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又自信自强、敢于斗争。越是错综复杂,越是凝神静气,越是艰难险阻,越是从容坚定,既对所坚持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自信,又对问题、风险高度警觉;既看到成绩和机遇,更看到短板和不足;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未来很远,我们的眼光更远。
①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柏拉图
②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车尔尼雪夫斯基
③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
——朱光潜
④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峰的深海,寻找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
——几米
⑤可能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可能每件事都非常完美,但是不完美的事情是为了以后的完美做铺垫的,坦然地面对每一次缺憾,迎接下一次挑战。
——谢娜
①永远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这也是要不得的。不论这种肥皂泡的色彩多么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们除惭愧以外是会毫无所得的。
——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②如果我们能早些懂得人生的真谛;如果我们能读一本书,可以从中知晓一切哲理而避开那些必须步步实践的泥泞的逆旅和必须口口亲尝的酸涩苦果,也许我们会及时地抓住幸福,而不致和它失之交臂。可是,哪怕是为着最平凡、微小的追求吧,想完美如愿也竟是那样艰难莫测。也许,正因此人们才交口感叹生活。我们成长着,强壮和充实起来,而感情的重负和缺憾也在增加着,使我们渐渐学会了认真地感慨。而当我们突然觉得思想上长大了一岁,并实在地看清了前方时,往事却不能追赶,遗恨已无法挽回。
——张承志《黑骏马》
③人生有千百种滋味,品尝到最后,都只留下了一种滋味,就是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凋谢都不可挽回,对此我们只好接受。我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当我们坦然于无奈,无奈就成了一种境界。
——周国平《最后的滋味是无奈》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