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07-13 20:26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部队巡诊工作总结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部队巡诊工作的总结。在开头部分,简要介绍巡诊工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良好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巡诊工作的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巡诊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成果;结尾部分总结巡诊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内容详实:正文部分应详细描述巡诊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巡诊队伍的组成、巡诊区域、巡诊内容、巡诊成果等。以下是一些具体内容:
a. 巡诊队伍:介绍巡诊队伍的组成、人员构成、专业技能等。
b. 巡诊区域:说明巡诊工作的覆盖范围,包括地域、单位、人员等。
c. 巡诊内容:列举巡诊工作的具体内容,如健康检查、疾病防治、卫生宣传等。
d. 巡诊成果:总结巡诊工作取得的成果,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知识普及、医疗服务等。
4. 语言规范:作文应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注意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5. 数据支撑:在描述巡诊成果时,尽量使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撑,使总结更具说服力
文 | 韦德专、王宁
图 | 龙黎、宋凯琦、宁君志、朱宏业
8月12日清晨,细雨绵绵,圆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的第73集团军“红色尖刀连”所在旅3000余名官兵,从永修县、彭泽县两个方向撤离江西。
一声声鸣笛,是官兵告别的声音;一声声感谢,是江西人民最深情的不舍。
得知亲人解放军要走,群众自发冒着大雨前来送别。
雨天,人民群众自发送别子弟兵。
自7月14日出征江西抗洪,到8月12日凯旋,该旅官兵在抗洪一线整整30天。今天,他们以豪迈的心情,呈上抗洪报告——
01 抢险,抢险,抢险
当年的那支部队又回来了
7月上旬,连续强降雨导致南方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鄱阳湖流域水位已超1998年历史峰值。
防汛形势陷入危急,江西告急!南昌、九江告急!鄱阳湖告急!洪水来势汹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汛情就是命令,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就是子弟兵出征的时刻。第73集团军“红色尖刀连”所在旅闻令而动,立即奔赴救灾一线。
1998年九江抗洪,该旅官兵用血肉之躯筑成抵御洪魔的钢铁长城,用生命书写“誓与堤坝共存亡”的壮志豪言。2020年,该旅官兵再战九江,抗洪勇士不曾退下,他们的精神还在传承。
①子夜抢险
月色朦胧,夜晚的堤坝上却传来一道一道灯光,车上“抗洪抢险英雄营”的字样,让驻堤干部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22年前的该营官兵,连续奋战52个昼夜,成功封堵了九江城防大堤4至5号闸口,先后排除险情214处,叫响了“人在堤在”的铮铮誓言。该营官兵刚从皖东某演训场机动数百公里抵达江西九江市,而在即将到达宿营点时,他们却接到了紧急任务,随后立即变更路线前往九合联圩恒丰段,对险情进行处置。
这是一处泡泉险情。泡泉泉眼大、渗水快,涌出的水深已超过1米。为了及时对泉眼进行填堵加固,官兵被泥水中的石子划伤了腿,仍然坚持奋战在抢险一线,一次次扛起沙袋,一次次跳入水中。经过2个小时的奋战,总计装运沙袋约1800个,成功排除险情。
子夜时分,官兵正在紧张抢险。
②尖刀出鞘
该旅“红色尖刀连”同样是参加过“九八抗洪”的连队。接到九合联圩一处堤坝出现滑坡险情通报后,“红色尖刀连”官兵立即出动前往险情点进行处置。
③“八一”抢险,建军节堤坝上过
“八一”建军节,这一天,对奋战在一线的他们而言,是特殊而有意义的。永修县九合联圩永光村大塘边电排站出现泡泉群,该旅一营出动约100余名官兵前往该险情处,党员突击队成员带头涉水作业,历经4小时的持续战斗,累计装运沙袋1500个,挖土石50立方,成功排除险情。
02 有那么一些人
他们的名字被人们深深记住
①22年后我成了你
与洪水交战,犹如与时间赛跑,只有更快,才能抢占先机。永修县艾成堤坝上,一名战士干活格外卖力,他叫付海洪,是“抗洪抢险英雄营”的一位副班长,而22年前的他,正在母亲的腹中,经历特大洪水。如今,22岁的他,传承先辈的红色基因,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成为防汛抗洪的一线成员。“海洪”这个名字,正是他的母亲,为了纪念抗洪子弟兵的这段恩情。
听闻部队要赶往江西抗洪,付海洪主动请缨。到达任务区后,他负责每天的巡堤任务,堤坝全长9.1公里,完成一次完整巡堤,需要近2个小时。每次巡堤,他都格外细致,因为他知道,在他的身后,是3个村庄的安危;他所肩负的,更是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②上海交通大学退伍老兵请战归建
一日戎装,终生为军。危难时刻,更是不改军人品质。退伍战士、上海交大学生马文斌在得知老部队“红色尖刀连”前往江西抗洪后,请战、订票、搭机,他毫不犹豫奔赴九江。到达单位宿营点后,还未来得及休整便随部队前往永修县永北圩执行抢险任务,清理淤泥、挖沟引流、加固堤坝,近4小时的抢险作业,他全程坚守在一线,不退后半步。他和战友们共同完成了500米堤坝的加固任务。
马文斌在抗洪战场上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承诺。
③负伤不下火线
“别过来,这里有蛇!”一名90后战士身处险境,仍然不忘战友安危,此时的他已经被蝮蛇所伤。
裤脚沾满了泥浆,汗水湿透了衣衫,经过军医简单治疗后,李彬彬被送往江西省中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九江市永修县九合联圩门楼段,“抗洪抢险英雄营”紧急出动200余人前往处置管涌、泡泉等险情。其中,有一处泡泉淤泥深度已超大腿,且泡泉水域越来越大,大锹的清理速度并不理想,这时,李彬彬主动申请徒手作业,提高清理效率。突然,他的右手流出鲜血并伴随麻木、头晕等症状,才发现自己已被蝮蛇咬伤。关键时刻不后退,他果断提醒战友提高警惕。
入院后的李彬彬,心里时刻牵挂着抗洪一线。多次申请出院参战被拒后,他毅然写下请战书。出院重返一线后,组织为他举行了一场火线入党仪式。
危难时刻敢冲锋,关键时刻敢担当,洪水面前,迷彩方阵再显英雄本色。
03 有那么几件事
不经意间暖了百姓的心
①义务巡诊,把健康送到百姓家
结合健康扶贫活动,该旅在抗洪间隙,开展义务巡诊活动。义务巡诊现场,不少村民早早在镇口等待。除了常规的健康检查,还包括测血样、开药品等一站式服务,并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即使村民出现不理解,不明白的情况,官兵们也是耐心指导、解释,义诊全程尽心尽责。
②抢收抢种,急群众之所急
处置完险情的间隙,该旅官兵了解到群众的另一困难——家中成熟的水稻被淹,急需抢收。群众的需求就是官兵的动力,听闻此消息,该旅迅速派出人员前往江西南昌泾口乡山头村组织水稻抢收工作。官兵的眼中只有群众的利益,全然不顾浑浊的泥水,争分夺秒,只为尽早帮助群众完成抢收,让他们减少损失。
③清理垃圾,灾后重建又冲锋
九江市永修县三角乡,该地区受灾程度极为严重,通行只能依靠船只,街道上到处都是漂浮着的垃圾,整片的杂草覆盖在水面上,环境清理任务繁重。该旅先后出动600余名官兵,投入到垃圾清理与道路疏通工作中,短短三天,清理垃圾就达50余吨。
现场官兵长时间的作业,手套和雨靴都积累了大量汗水,手掌和脚掌都被浸泡得泛白起皱。
由于长时间受洪水影响,积水区成为污水区,水中存在大量细菌病毒。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该旅专门派出卫勤人员进行全面消毒,并设立多处卫生服务区,为村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04 战旗,高高飘扬在堤坝上
鲜红的军旗,是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守望在抗洪一线,堤坝上一面面军旗美如画,那是清晨第一缕阳光所照亮的方向,那是满天星凝聚的希望:“红色尖刀连”“抗洪抢险英雄营”……
①“红色尖刀连”
该连组建于1939年,曾参加过胶东保卫战、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大小战役110余次。1964年该连七班参加全军大比武,五项基础技术全优,总评第一,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尖刀连”荣誉称号。
1998年,受领抗洪任务的他们,立即奔赴九江投入抗洪行动中,最终因任务完成出色,被原四总部评为“抗洪抢险先进单位”。
2020年,再战九江的他们,在 20多天的时间里,累计搬运沙袋40200个,加固堤坝1810米,开导渗沟3380米,尖刀出鞘,锋芒依旧。
②“抗洪抢险英雄营”
“九八抗洪”时,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该营官兵连夜从国防光缆施工现场直接转战至九江大堤。在随后的52个日夜,官兵叫响“人在堤在”的口号,吃住在抢险一线,先后排除大小险情214处,出色完成抢筑龙开河防洪堤、抢运石料等急难险重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营”荣誉称号。
时隔22年,那句“誓与大堤共存亡”的呐喊,至今还在人们耳畔回荡;那块矗立堤坝上的“生死牌”,至今仍震撼人心。
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战天斗地的人民子弟兵,如今又逆行而上。连续机动,星夜兼程,该营未到宿营点先上堤坝抢险。英雄不曾离开,只是熟悉的背影换了崭新的面孔,他们一直守护着人民。
此外,还有抢险如撼山拔岳、守堤亦稳如泰山的“稳如泰山营”;“能打胜仗、能打恶仗、能打硬仗”的“左权独立营”,干部带头冒雨抢险的“常胜连”;刚到宿营地还未休整,便连续奋战一整夜的“黄崖洞勇士连”……
稳如泰山营。
左权独立营。
常胜连。
黄崖洞勇士连。
永远心系人民
时刻准备战斗
致敬人民子弟兵
东部战区权威发布
投稿邮箱:dbzqxcj@163.com
监制 | 张春晖
编审 | 徐承华、谷任红
主编 | 陆雄飞
特约编辑 | 靳奎
刊期:0630 期
3月的月城,骄阳似火,气温最高已飙升至30多度,战略支援部队某医院又踏上了新一轮为体系部队巡诊的征途。
海拔高达3750米,行程近1000公里,为期8天,覆盖15个单位22个巡诊点,涵盖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影像药械科,还有强大的护理团队和心理专家,扛着心电图机、B超机等仪器,搬着几十箱药品,背上装备齐全的巡诊包,迅速整理装车完毕,医疗队向着目的地进发。
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解放沟,医疗队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了。由于海拔高、位置偏,食物只能一周配送一次,医疗资源更是匮乏。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医疗队终于到了目的地,一下车,队员们便看到战士们排着整齐的欢迎队列,顾不得寒暄,大家抓紧时间搬运医疗设备和药品。医疗队接诊的主要是在训练过程中受伤以及因为高原气候导致的过敏性疾病的官兵,就医不便的客观条件,导致有些官兵的伤病拖了较长时间。尽管条件如此艰苦,该部站官兵们却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战备状态、昂扬的精神斗志,使得医疗队员们也为官兵们的热情动容。
听说心理专家朱君芳也来了,该部领导便动员官兵主动“就诊”。由于条件艰苦,这里的官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心理困扰;生活单调、枯燥,一些新兵内心时感恐慌;与爱人不能时常保持联系,导致部分班长常有家庭矛盾;面临套改的战士,不知如何抉择……朱君芳耐心倾听者官兵们敞开心扉后的诉说,针对官兵们的心理忧虑,逐一进行心理疏导,并给出专业建议,让他们如释重负。
一路上,有累有欢笑。内科主治医生郭续文这几天一直奔走在巡诊一线,崎岖的山路颠的人根本坐不稳,几个小护士都发生了晕车反应,但对年近50的“郭老大”来说,这并没有让他退却,“累并快乐着”,是他对此次巡诊经历的总结。“巡诊路途虽然艰难,而且各单位需要诊治的人数也不是很多,但于我们而言,能让需要救治的官兵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位于市区的某养院里住着的大都是为革命事业坚守与奉献一生的老红军。78岁的李爷爷经常晕厥却不知是何原因,医疗队了解情况后,给李爷爷认真地做了各项检查,问诊、听诊,做心电图、打B超等等,最后终于找到了晕厥缘由。
“谢谢你们呀!退休多年,我的身体一直很好,但最近经常犯头晕,我以为是小毛病,就没太在意,幸亏你们来了,原来我这毛病这么严重,看来对待身体还是不能大意啊!”拿着医生开出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李爷爷对着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巡诊的这几天,从清晨到傍晚,医疗队经常吃不上午饭,常常挥汗如雨,强忍晕车反应,但每名队员都没有一句怨言,虽忙得紧锣密鼓,却在巡诊过程中与体系单位建立了更为深厚的情谊。
一路上,有爱有感动。镜头捕捉到太多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与感动:医疗专家们一边为有就医需求的官兵精心诊断治疗,一边积极开展预防伤病、疾病的宣传教育,真正把爱送到官兵心坎上。
人民军医心向善,真情帮扶美名传。一直以来,为满足高海拔、地偏远、就医不便的部队官兵就诊需求,该院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每年召开体系部队座谈会,共话医疗服务保障需求,共谋为部队服务良策,每季度定期组织巡诊服务,坚持深入基层,做到精准巡诊,把温暖送到每名官兵的心坎上。新的一年,该院将以高质量医疗发展为牵引,把学科建设谋划好,把服务外延拓展好,向着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征程开拓奋进。
(税国建 季影妹)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邱兵
编审:姜雨亭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qq.com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