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07-13 15:41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论艺术读后感作文注意事项
正文:
艺术读后感作为一种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个性化解读的文体,不仅能够展现读者的审美观点和情感体验,还能体现其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在撰写艺术读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应注意:
一、审题与立意
1. 理解题目要求: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是要求对某一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还是对艺术现象进行思考。确保立意与题目要求相符。
2. 选择合适的角度:从艺术作品的主题、手法、风格、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使读后感具有针对性。
二、内容与结构
1. 紧扣作品:围绕艺术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手法等进行阐述,避免脱离作品内容。
2. 结构清晰:按照引言、主体、结论的结构进行组织。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主体部分展开论述,结论部分总结观点。
3. 逻辑严密:论述过程中,注意观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文章条理清晰。
三、语言与表达
1. 语言生动: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2. 避免口语化:注意语言规范,避免使用口语、俚语等。
3. 适度引用:引用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或名言,增强说服力。
四、情感与态度
1.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有句话常挂在我们嘴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何为美?即使细究起来,也似乎无从。
要给大家介绍的书,书名是《艺术概论》。我知道,很多人看到“概论”二字,大概已没了兴趣,再加上“艺术”二字,估计已经给这本书判了死刑。没错,与大家猜想的一样,这是本教科书,还是本有关艺术的教科书。然而,这不是过去我们经历过的那些,阅读后对艺术茫然若知、倒尽胃口,使得你从此再也不想与艺术沾边的深奥苦涩的教科书,这是一本有趣的、容易阅读的、启发生命的书!
作者蒋勋先生,是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出版小说、散文、艺术史及美学著作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在蒋勋先生看来,艺术,是比任何一种科目更需要人的自觉,更需要心灵的介入的领域。这本《艺术概论》以清丽流畅的文笔,深入浅出介绍了艺术的源流、特征、类别、材料、内容、形式、创作、欣赏、批评等,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使读者阅后能够坦然看待艺术、从中获得无数喜悦与无限乐趣。我们对美的信仰,会因此更加坚定而真实。美,是一种拯救——在人性众多的挫折阻碍之中、在生命众多的困惑迷惘之中,使人有反省、有思维、有渴望、有向往,有对伤痛的悲悯、也有对喜悦幸福的期待——美,不再是困难的学习。
当带着美的信仰回到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很多方面都与以前不太一样……
我们工作的地方——基层人民法院——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点,每一个到我们单位办事的人内心或有愤恨或有冤屈抑或其他,与当事人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是“易燃易爆”之群体。处理纠纷案件扎实的法律理论知识是基础,但我们可运用智慧、能创造的艺术远不止这些。以处理离婚案件为例,为了维护家庭及社会的稳定,苦口婆心劝导男女双方,委婉提醒他们珍惜家庭、尊重体谅对方的工作我们做了太多,但这样的工作我们依然会继续做下去,当看到深深埋怨的两人终于表示愿意给对方一次机会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喜悦是难以道明的,“艺术不但需有深刻的思想,也往往要有动人的情操”,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挽救一个家庭,这样的事情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最后,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何为美?谈到美,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或娇艳或清雅的花,花似乎是大自然中一种美的象征。花的意义是复杂的,领悟一朵花,可以是领悟美的开始,也可以是领悟艺术的开始。让我们随蒋勋先生一起,从领悟一朵花开始,借艺术来启发自我生命吧!
文字:陈琳
编辑:贺欣
图片:来自网络
2025年7月5日,宁夏银川,这个平凡又特别的夜晚,时针悄然指向9点29分。过去的15天,我的思想像是脱缰的野马,不知去向,而我只能带着这具凡夫肉体,在生活的浪潮里奋力扑腾。吃饭、睡觉,周而复始,从6月匆匆闯进7月。今晚,终于能寻得一方宁静,坐下来,试图召回那离家已久的思想。毕竟,这看似平凡的肉体,也是思想修炼的基石,我们不该相互嫌弃。
思绪飘飞间,我想起了傍晚去吴忠市利通区渔光湖湿地的所见。8点40分,一群候鸟准时回巢。看着它们,我不禁思索,对于这些候鸟而言,生活除了觅食和睡觉,是否也有艺术和哲学的一席之地?这个问题,我一时无法作答。回想起过去的一周,忙碌的生活让我无暇顾及艺术和哲学,可仔细想想,似乎哪里不太对。换个角度看,夜深人静之时,不正是艺术和哲学蓬勃生长的好时机吗?夜幕笼罩下,君子和而不同,候鸟们或大或小,相互依偎,哪怕偶尔会有袭扰、偷食的行为,但此刻,它们不再有尊卑之分,在水中共同守夜,彼此守望,一同成长。而艺术,就像为它们披上的一层绚丽外衣,让它们在这片天地中相互映照,熠熠生辉。
翻开丹纳的《艺术哲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丹纳说:“什么是艺术品?艺术品,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个雕像,显而易见,属于一个总体,总有总体特征。” 初读这句话,我有些懵懂,可结合生活中的种种,渐渐有了感悟。在我看来,如果这是一件艺术品,它必然是一群人、一群鸟、一处山水,以及它们的生存状态、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当时代处于快速变化之中,人们或是迷茫挣扎,或是无助前行,无论是一只鸟、一群人,若正处于焦虑时刻,缩羽而立,来回游走,不停张望、呼唤,当你注视它或他时,就会发现,它或他已然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因为它或他是这个时代的真实映照,是一群人、一群鸟、一处山水的整体写照。就像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陶器上的彩绘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文化 ,成为那个时代的艺术象征。
丹纳还提到:“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因为有群众和声,艺术家才成为其为伟大。” 以维米尔为例,他历来被视作一位孤立的艺术家,一生局限于家乡代尔夫特,鲜少与外界接触。但卢浮宫“维米尔与黄金年代”展览却显示,他其实深受同时期荷兰画派画家的影响 。这表明,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时代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正是有了群众的呼应和时代精神的滋养,艺术家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我深知自己不是一件艺术品,即便独一无二。在这个时代,奋进或许是思想上长出的羽毛,而反思则是最好的传承习俗。艺术从未真正远离,思想更是无处不在。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阐述的,艺术与哲学紧密相连,它们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土壤,反映着种族、环境和时代的特征。
合上书本,思绪仍在夜空中飘荡。在这思想的夜栖处,我与丹纳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对艺术与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未来的日子里,我愿带着这份感悟,继续探寻生活中的艺术与哲学之光。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