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07-13 14:49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演讲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和目标受众: - 明确演讲的主题,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核心。 - 了解目标受众,如学生、公务员、企业员工等,以便调整演讲内容和风格。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洁明了地引入主题,引起听众兴趣,可以引用相关名言、故事或数据。 - 主体:分几个部分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现状、挑战和对策。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呼吁或展望。
3. 内容要点: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重要性。 - 现状分析:总结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对策建议: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和经验。
4. 语言表达: - 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避免冗长和重复。 -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 注意语气和语速,使演讲更具亲和力。
5. 视觉效果: - 使用图表、图片等视觉元素,使演讲内容更加直观易懂。 - 设计
一、全面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一)伟大民族,伟大梦想在《诗经·大雅·民劳》里曾经提出“小康”这一概念,“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小康”,把小康作为一个理想的社会来描绘,向往那样一个美好社会。《诗经》里面的“小康”强调的是安宁和稳定。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有哪些区别?西汉《礼记》里对小康社会作了比较系统的阐发,认为它是通向大同社会的一个阶段。小康社会是“天下为家”,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小康社会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同社会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超越以自我为中心,“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也是孔子首先提出的理想社会。杜甫有一首描写开元盛世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诗中描绘了一幅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的景象。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国家人口达到8000万人,商业发达,对外贸易活跃,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但好景不长,在宋璟、姚崇以后出现了几个奸相,如李林甫、杨国忠,玄宗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小康”思想影响深远。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八年,整顿吏治,废除苛捐,减轻赋税,恢复农业生产,使得农业生产凋敝的局面有所改观,是五代少有的“小康”之世。《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记载,“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明成祖朱棣是第一个提出“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的统治者。他认为,“衣食有余,家给人足”是天下治平的根本。很多政治家也把“小康”作为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如康有为,他在《大同书》中提出“三世”,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升平世”指的就是小康社会,“太平世”指的是大同社会。孙中山先生在题为《三民主义》的著名演说中谈到,“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二)奋发图强,斗争不息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些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只是昙花一现。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康”这个伟大梦想一直都不能真正实现,对广大老百姓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表达了一种对小康社会的向往。比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粮”;清朝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三)千年梦想难于实现的原因1.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古代封建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而农业文明是靠天吃饭的。靠天吃饭就难免会遇到天灾,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很难一直都是风调雨顺。那时候不像现在有杂交水稻,有化肥、农药,每亩的产量很低。而中国人口比较多,人多地少,特别是由于地租与税收都很重,农民即使在丰收之年也很难解决温饱问题。2. 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影响封建社会由于广大农民没有土地,租种地主的土地要交地租和很多的税,即使在丰年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谓的民本思想,也很难贯彻落实,因为统治者把人民当成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人民不是国家的主人。此外,封建王朝还存在历史周期律现象,统治者在王朝建立之初还能励精图治,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但渐渐地就开始贪图享乐,横征暴敛,最后导致农民起义。这样周而复始。在历史周期律的作用下,广大人民很难实现小康。3.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入侵、掠夺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进行掠夺,广大人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想改变这种局面,进行资产阶级改良、共和立宪、辛亥革命,但都以失败告终。要实现小康,就必须走一条新路,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