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手把手教你写《小升初本人自我评价》,(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3 10:48

手把手教你写《小升初本人自我评价》,(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小升初本人自我评价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结构清晰:作文应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主体部分重点阐述自己的优点、不足和改进方向,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让读者对你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流畅、生动的语言,使作文更具吸引力。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保持书面语的特点。
4. 逻辑清晰:在阐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时,要有条理地表达,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你的观点。
5. 适当引用:在作文中,可以适当引用一些事例或名言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 展现个性:在自我评价中,要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独特魅力。
7. 保持客观:在评价自己的同时,要保持客观,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
8. 避免夸大其词:在描述自己的优点时,要实事求是,避免夸大其词,以免给人留下不良印象。
9. 注意篇幅:作文篇幅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00-800字左右为宜。
10. 修改润

关于小升初摇号,说说我的经历和感受

新学期开学了,各个群聊里都开始热闹起来,小升初择校的话题渐渐多了, 尤其是六年级家长,开始频繁发言,询问和讨论各个学校的情况, 让人感觉到满屏的焦虑感。

我想起,去年的此时此刻,我也曾有同样的焦虑,所以深有感慨,也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小升初的那段日子。

一、摇号前的日子:有点焦虑,初步缩小一志愿校范围

一进入六年级下学期,家长们都变得多少有些焦虑,见面聊得的最多的话题就是打算第一志愿报哪里。我们没有打算报私立,也没有打算报全区可选的公立校,因为有二孩,所以离家近是个想兼顾的因素。

为什么我不打算报私立?

有人说,既然和平无差校,那拼一下私立又何妨?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可能我们更保守些。

私立虽好,但摇上的概率很小,一半甚至更多的人都是去当分母,所以不愿意去冒险; 传说中私立更严,作业更多,也不一定适合我们这种一直放养的孩子,不想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几个私立学校离家都不算近,接送不方便,也是我们二胎家庭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其实我承认,最后两个原因都是借口,第一个才是主要原因, 摇上的机率渺茫,即使报了又有何意义。 要是真能百分百摇上,其他什么原因都能克服。

公立四所,第一志愿我选哪个?

我们属于和平二片,除去私立和全区可报的公立校以外,要在四所公立校中选择一个。

为了接送方便,离家不能太远,首先排除掉更远的两所公立校。 其实这两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也不差, 甚至传说中有的老师管得更严,道法和历史的成绩更出众,但无奈距离有点远。

这样,第一志愿名单上只剩下两个:No.1和No.90。这两个学校,离家都不算远, 且各有特点:一个是百年名校,一个是近期黑马。 当时还曾考虑一个择校因素,那就是孩子想和她的好朋友报同一所学校。 所以,朋友打算报哪个,我们就想报哪个,我们觉得哪所都行,没有自己的侧重点。

二、摇号期间:所有的焦虑和犹豫,终究都要有个决定

从学校开始核对个人信息开始, 气氛就变得尤为紧张,这意味着摇号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启动。

我们继续在两所学校中摇摆,内心更倾向于No.90,正好朋友也决定报这里。这里除了离家稍远,操场小点,午饭需要配餐,好像也没有其他可顾虑的, 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只要老师抓得紧点保证成绩就行了。 只是担心,如果家长们都把她作为第一志愿校,会不会导致摇号机率变低,反而没有No.1更保险?

终于盼到了指导志愿填报的家长会,也知道今年No.90从去年的二百多人扩招到今年的四百多人。 按理说,这对于我们想报No.90的人是个好事,招的人数越多,意味着我们填报她的录取概率越高。 然而这个变化,却引起了我的另一个忧虑, 心里直犯嘀咕:这意味着No.90今年要多出来5个班左右,师资力量跟得上吗?

填报志愿的那天晚上,真的很纠结,也很难决定。 这时才知道,要在两个中选择出最后的那一个,也挺难的。 生怕选择错了,孩子未来的学习之路就偏离方向了。 本来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她想随着朋友报No.90,但因为也有朋友准备报No.1,所以她也犹豫不决了,觉得报哪个都行。 后来,她又把决定权交给了我们。

我也犹豫不决。 两所学校反复对比来,对比去, 一所百年名校、离家近、有食堂、操场大;一所近年黑马,离家虽然远点,没食堂,操场小,但传说中老师管得更严。 其实我的心里更倾向于No.1,心里默默盘算中以后的接送问题,想着食堂吃的好是不是孩子体质会更好,操场大运动多了免疫力是不是会更强,但是又担心万一老师们管得不严,会不会把孩子的学习耽误了。

最后,孩子爸爸拿了主意,就No.1!他说,他自始至终都没犹豫过,有这个老牌名校不报,离家近、吃得好、操场大、硬件好。不管有没有名校光环,他都不信No.1的老师会比其他学校的老师差多少,最主要的还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与其相信传说,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

我心里也很认可他的说法。 No.1让人犹豫的最大理由就是传说中老师管得没有其他学校严。 但是,这只是传说,如果老师管得不严,那就自己多费点心,在家卷起来不就行了? 还有一个原因,如果大家都觉得No.90比No.1好,都倾向于报No.90,那我们报No.1,一志愿的摇中机率不就更大了吗?

就这么决定了,提交确认,完成报名。 点完后的那个晚上,我没有睡好,因为不知道我们的选择对错,有种前路渺茫的感觉。

等待摇号结果的那个下午,有点小紧张。 摇号期间,网聊群里总会传出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说哪个学校报了多少人,哪个学校一志愿摇中率等等,众说纷纭,消息满天飞,更加让人心情起伏不定。

下午六点,领录取通知书,一切犹豫、渺茫、紧张和焦虑,都尘埃落定。 我拿到的录取通知书的封皮上,封着一枚红色的爱心标签和学校宣传语,有一种很强的仪式感,也让我感到特别暖心和安心,不管以前曾经多犹豫,这就是自己的选择,是孩子未来梦想启航的地方了。 信封里除了录取通知书,还有各科老师对暑假安排的各种建议,满满的几页纸上看到的是老师们的诚意和殷切希望, 也让我找到了暑假计划的方向。

三、开学了,上了一学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开学前的第一次返校, 孩子们穿着白色上衣黑色裤子,一排排地被领进教室,很整齐,仪式感满满; 接下来的军训,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孩子很兴奋,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军训,也是和同学们相互认识的重要过程。

家长会时,各科老师都来见面,每一个都那么认真负责,和善稳重,谈到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和建议,谈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模式,谈到会多督促,多反馈,和家长们一起努力,期待三年后的一飞冲天。

一个学期过去了, 我的孩子进步很大,也找到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曾经最担心的传说中的问题没有出现, 每位老师都很负责,不仅督促孩子的学习,还会看到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肯定她们的每一个进步。 我觉得,这才是教育的本意。 所以,有幸遇到这些老师和同学们,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曾经几个关系的问题,上学后的感受如下:

(1)放学时间。

曾咨询过我们上一届的放学时间,记得说的是周二和周四四点半,周一、周三和周五是五点半,对比其他学校,确实比较早。 我们这一届放学时间,基本是二、四五点半,一、三、五六点半,和其他学校差不多。所以学校在放学时间上还是和上一届有些改变,延长了在学校的时间,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吧。

(2)师资和作业情况

不知道别的班里老师怎么样,反正我们班上的各位老师都很好,认真负责,不仅每天会反馈作业和默写情况,必要时还会私信家长沟通。 听我们孩子说,老师在课堂上都很幽默,能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大家学习的兴趣;如果发现有的同学上课走神了,也会很幽默地应对。 课后的作业量还行,我挺满意的;学校有自己总结的学案,尤其是数学学案,让我印象深刻,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总结和针对练习都很透彻,比如关于利润的问题,不仅列出了各种相关概念,还有利润的常用公式,还对各题型一一列举练习,感觉很有条理。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特别负责,对孩子们严格要求,软硬兼施地让他们能更好的学习, 虽然很严厉,但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有时,他还会利用自己的时间看着错了的孩子默写,直到写对了为止;还能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适时地进行鼓励。

(3)课外活动

曾经有人传说,No.1的课外活动有点多, 容易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状态。 我感觉还好,甚至感觉没有小学期间的多, 除了开学的手抄报、制作地球仪、制作班徽之类的,没有过多的课外活动,也没有影响到学习。

我觉得适当的课外活动能让孩子们得到休息和放松,现在的孩子们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挺辛苦的,压力也很大。

(4)午饭

午饭是学校食堂自己做的,送到教室里,同学们自己带餐盒, 轮流值班给打饭。 孩子反馈挺好吃的,比小学的配餐好吃很多,每天都是光盘行动, 有的时候还给酸奶,挺满意的。

(5)关于完全校

听到别人提过这个词,才知道指的是既有初中又有高中的学校。 在讨论填报志愿的时候,有一些家长就先把这种学校排除了,因为觉得学校对高中的重视程度肯定要高于初中,所有人力物力都会向高中倾斜, 担心在师资上没有保障。

上了一学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倒有一些额外的收获。 那些高中优秀的学长们,早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孩子心中的榜样和直接动力。

每个周一早上, 初中部的学生们都和高中部的学长们一起站在操场上升旗,听学长们的主题发言,分享他们的努力和取得的荣誉。高中生举行的义卖活动,也会让他们参与感受一下,让孩子们很向往成为高中学长们那样的人。

印象最深刻的是, 有一次孩子提到,开会时正好和高中部的一个学姐坐在一起,她就向学姐请教学习方法,然后学姐指了指桌子上的卷子告诉她,一定要自己努力,利用一切能利用的碎片时间学习,这样才能更进步。 看见学姐在开会的休息间隙还在刷题, 这让孩子触动很大。 她见到了榜样努力的样子,心里也盼望能成为一样的人。

四、总结

以上纯属个人感受,记录那段曾经小升初的焦虑和新初一的欢喜。

不要百分百相信传说,需要自己判断和分析,最终下决定的只有自己。传说也许是对的,但是每年的教学和师资是有改变的;传说也许没有对错,只是是否适合自己孩子而已,所以只能选择了,感受了,才能知道答案。

其实,我们自己也知道,小升初,可能只是孩子们以后人生道路上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的山,我们之所以焦虑, 是怕自己的决定耽误孩子的前程;但实际上, 我们也明白,无论选择哪个学校,最后读了哪个学校, 能决定自己前程的,只有他自己,老师给的只是助力。

没有不好的老师,只有更适合自己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 只有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以,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放下焦虑,往前看,往前走, 也许前面的路和我们想得并不相同,路上有很多柳暗花明的地方。

说说我正在经历的“小升初”(1)

儿子明年9月份上初一。

跟很多家长一样,我们也很“焦虑”。总是想给孩子考虑一个更好的环境,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及在未来能够可选择的空间更大一些。

择校吗?

是肯定的。

先说说我理解的“小升初”途径,不外乎三种:

①当前的小学直升初中,这个肯定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是我们的目标。

②换个房子,在新房子对口的初中上学。这个得问清楚房子对口初中的招生政策:新房可能不受限;二手房得问清楚。否则白忙活一场。

③选择所谓的“私立”学校。就大济南来说,无外乎J、Z、W、H这几个私立学校名气大,也是众多家长争先恐后、想方设法想要去的。


为什么择校?

我个人的观点是,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没有孟母三迁,可能就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孟母三迁”的故事。

当前,这个也分人,有很多孩子也是不受环境的影响就可以成材的,而且也会成为很伟大的人物和做出很好的事业。

但是,我们家的孩子绝对不是这样的人,贪玩、调皮、自来熟,妥妥的“社牛”。这样的状态我们还是很担心的。所以,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多考虑一些,还是值得的。

今天下午,跟儿子聊天,儿子自我评价说:我这是“1.5”流的学生,不知道能被哪个学校看上。

我说,“1.5”流是个啥意思。

儿子解释说:“1.5”流就是肯定达不到一流,但是绝对比二流的强。

这个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从9月份开学以来,接触了好多“小升初”的内容,有讲座、有测评也有其他的形势的内容,跟其他想择校的家长一样,我们也是怀揣着一个忐忑的心、做着一个美好的梦、尽着最大努力去拼。

我是今天下午突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把这段“诡异”的日子记录下来,做一个系列分享。这个系列分享会不定期的发布,一直持续到明年8月。


记录生活点滴,分享人生百味。不管未来结果如何,至少这样一段经历,还是值得未来好好的品味一番。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为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