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推荐《120自我鉴定范文》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3 09:49

推荐《120自我鉴定范文》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120自我鉴定范文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遵循格式规范:首先,要确保作文格式正确,包括标题、开头、正文和结尾。标题应简洁明了,正文部分要分段落,段落之间要有适当的过渡。
2. 明确主题:自我鉴定作文的主题是总结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因此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可以从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
3. 结构清晰:作文结构要清晰,逻辑严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引言: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专业等。 b. 正文:分几个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如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等。 c.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
4. 内容充实:在作文中,要具体描述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收获,避免空洞的议论。以下是一些建议: a. 学习方面:可以提及自己在专业课程、课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进步。 b. 工作方面:可以描述自己在实习、兼职、项目等方面的表现和成果。 c. 生活方面:可以谈谈自己在人际交往、兴趣爱好、锻炼身体等方面的收获。 d. 思想方面:可以阐述自己在思想觉悟、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成长。
5.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生命无返程,防溺记心间!超全防溺水知识,看这一篇就够了!

夏日的热浪裹挟着大家对清凉的渴望

然而,看似平静的水面下

却暗藏着致命的危险

溺水,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

实则是青少年和儿童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关于溺水,有哪些认知误区?

高风险溺水发生地有哪些?

这些防溺水知识

请各位师生家长一起来看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安全意识薄弱,对自己的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出于好奇或好玩而私自下水游泳。

2、对环境风险认识不足。河流、湖泊等野外水域、城市喷泉景观池、建筑工地积水坑、废弃窖井等危险环境都容易使未成年人陷入溺水困境。

3、下水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下水后突遭冷水刺激,或者游泳时间过长,体内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导致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等特殊情况,因而发生溺水。

4、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导致溺水。

防溺水认知误区

01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水下情况复杂多变,水草、淤泥、漩涡等自然环境都可能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此外,疲劳、生病、抽筋等个人身体因素也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当中。

02

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溺水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口鼻呛水后,溺水者根本无法正常发声。

03

戴上游泳圈就能“保命”?

游泳圈不是救生设备!充气式塑料游泳圈本质上是玩具,并不能在游泳时有效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04

会游泳就可以救人?

水中救援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切忌贸然下水救人!

05

“手拉手”能救上来溺水者?

手拉手救人很难救援成功,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打破平衡,就会让很多人落水,造成群死群伤。

06

“倒挂控水法”能救活溺水者?

倒挂控出的水大部分是食道和胃中的水,对于溺水者来说,最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倒挂控水法”不仅无法排出肺中的水,还可能把胃里的食物弄进气管,进一步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风险。对于无呼吸无脉搏的溺水者而言,倒挂控水还会耽误最佳救治时机。

打破防溺水认知误区!

高风险溺水发生地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溺水高发地也不同。

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5-9岁儿童的溺水高发地主要是家附近的池塘、水渠、窖井、景观池。

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溺水高发地主要为水库、湖泊、江河等。

预防溺水牢记“六不”

“四知道”原则

“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四知道”

孩子外出时,家长要做到“四知道”,即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预防溺水,牢记“六不”!

多场景防溺水指南

1、泳池防溺水

①在家人的陪伴下,选择正规、有安全保障的场所。

②下水前要充分热身,过饱、空腹、身体不适等情况避免下水。

③池中游泳时注意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在规定区域内游泳,不私自前往深水区。

④若在游泳过程中突发身体不适,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2、开放水域防溺水

①当孩子涉水时,各位家长一定要做到专心、不间断、近距离、有效看护。

②海边玩耍,要在指定的安全区域内游泳,留意当日潮汐时间,警惕离岸流,禁止在涨潮时接近海边。

③参加划船、漂流等涉水活动,一定要穿戴好救生设备,遵守游玩规定,拒绝不安全行为。

出发去漂流,必看!

不幸溺水,如何自救?

保持镇定,节省体力,头部后仰,露出口鼻,深吸浅呼,放松肢体,防止呛水,用嘴吸气。若附近有漂浮物,要尽力抓取,找准时机大声呼救。当有人来施救时,要积极配合,不能紧勒营救者。

“躺平式”自救,你学会了吗?

偶遇他人溺水,如何施救?

未成年人偶遇他人溺水,千万不可贸然下水救人或手拉手组成“人链”救援。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找周围大人帮助,并及时拨打110、120等急救电话。可以将身边的竹竿、树枝递给落水者,或将救生圈、木板等漂浮物抛给落水者,助其漂浮或拉其上岸。

即便是成年人,偶遇儿童溺水,也要先确保自身安全。若有能力下水营救,请做好自保措施,下水前脱去衣裤和鞋子。救助溺水者时最好从背部接近,一手从腋下伸出至前胸,将溺水者头部紧靠自己胸前并拉出水面,另一只手划水,仰泳将其拖至岸边。

孩子溺水,家长如何正确施救?

溺水急救“黄金四分钟”

溺水者被营救上岸后,第一时间的急救尤为重要。

若溺水者神志清楚,可为其保暖,并尽快送医检查。

若溺水者昏迷但有呼吸、心跳,可先清理其口鼻异物,然后将其侧卧,等待救护车到来,并随时监测呼吸、心跳。

若溺水者无呼吸、无心跳,要将其仰卧,清理口鼻异物,开始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直到溺水者醒来或医护人员到达。

切记,不要控水!不要控水!不要控水!控水会延误救援的黄金时间!

溺水后急救,千万别控水!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重于泰山

防溺水知识的每一个要点

都是守护生命的盾牌

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牢记于心

付诸行动

远离溺水危险

让生命之花在阳光下绚丽绽放

来源: 平安平顶山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5位全国自强模范共话奋进

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全国自强模范代表围绕“弘扬自强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新华社记者 潘旭 摄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把不可能变为可能——5位全国自强模范共话奋进

新华社记者魏冠宇

“当你遇到了困难,别急着认输”“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带动更多残疾人朋友传递爱与温暖”……

6月3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今年获评的全国自强模范代表和大家面对面交流。

雅典残奥会、釜山远南运动会、世界轮椅运动会……自幼因车祸失去右臂的扶婷在游泳运动生涯中斩获18枚金牌,掌声与喝彩一次次为她响起。

生活是更广阔的赛场。告别泳池,扶婷在湘潭大学法学院完成本硕博学业、留校任教,作为兼职律师走上法律助残之路。18年来,她带领数十位律师投身公益普法和法律援助,为涉残组织担任公益法律顾问……“我坚信,独臂也可以守护正义的天平。”她说。

同样失去右臂的,还有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村独臂乡村医生陈桂平。少年立志学医的他,为一个月练成单手打针,曾在自己的双腿上扎出无数针眼。

1996年,19岁的陈桂平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一周跌跌撞撞学会单手骑车后,村里从此多了个右袖飘摆、“单骑”行医的“白衣大侠”。

29年来,陈桂平累计出诊行程超12万公里、接诊超20万人次,骑坏16辆单车、背坏18个医药箱。

不完美的身体,用直白朴实的方式告诉人们:昂首挺胸,就能有无限未来。

残疾人就业是世界性难题。我国以政策推动、社会协同助力个人奋斗,形成一套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中国方案。

2023年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先天听障的浙江省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首席技师陈良杰,以每分钟340多字的输入速度处理3万多字的法文输入和杂志排版设计,获得世界冠军。

公司120多名残障同事中30多名身有听障,陈良杰帮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沟通问题、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出数十名中高级技工。

“我更注重引领他们树立信心、激发潜能。”他用手语说,“这样通过职业教育、认真钻研技术,成为专业能手的能工巧匠大有人在。”

照亮他人,也是成就自己。2014年,因车祸致残、用时3年重拾自理能力的唐占鑫,与残友创办北京首家由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后发展为北京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十多年间,中心不断壮大:

完成国内第一本《脊髓损伤者生活自助手册》;为全国超900位伤友提供生活重建服务;培养专业无障碍督导员,推广孵化全国50多家助残机构……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心团队钩编的绒线花作为颁奖花束吸引全球目光;2023年,中心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美丽工坊”,帮更多残障女性就业增收。

“这就是我们手工制作的‘荣耀之花’。”唐占鑫现场展示绒线花,“到今天,我们已为2500多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700多人实现就业增收。”

“除了看不见,盲人什么都能做。”看过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黄莺自媒体账号的人,便知此言非虚。

黄莺2岁因病失明,是宁夏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生;上大学后,她又探索出盲文口述互转的盲生学习模式。

“读研期间我创办了‘盲着看看’等自媒体账号,为盲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求学指导,帮助视障者掌握独立生活技能,传播视障知识和励志故事。”黄莺说,她现在的理想是开展更多残障相关学术研究、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如果有障碍,那就超越它!新时代无数残障人士勇敢追梦、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激励着残健融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为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