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3招搞定《防践踏观后感》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10-15 19:41

3招搞定《防践踏观后感》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防踩踏”观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文章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观点明确:
1. "明确“观后感”的核心:" "“观”的是什么?" 是纪录片、新闻报道、事故现场影像、模拟演练视频,还是相关的公益广告、新闻报道的集合?你需要清晰界定你所“观看”的具体内容。这决定了你感受和思考的出发点。 "“感”的是什么?" 是观看过程中的直接感受(如震撼、紧张、悲伤),对事件本身的思考(如原因、后果、教训),还是对预防措施、社会现象的感悟?观后感不是简单复述,而是带有个人情感和思考的反馈。
2. "深入理解防踩踏的知识:" "基本原理:" 解释什么是踩踏,它如何在人群中发生(如恐慌、拥挤、通道狭窄、信息不畅等)。 "危害性:" 清晰说明踩踏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社会恐慌等)。 "预防措施:" 了解并阐述个人可以采取的预防方法(如遵守秩序、不逆行、不追逐打闹、保持警惕、发生拥挤时如何自保等)以及公共场所的管理措施(如设置警示标识、控制人流、规划安全通道、配备应急设备等)。
3. "选择合适的切入

底线不能触碰 红线不能踩踏——观覆水有感

近日,我参加了区委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警示教育触及灵魂、发人深省。在警示教育片中,有我熟悉的曾经的领导,他工作的身影还历历在目,今天他忏悔的场景却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散会离场时,我不小心碰翻了桌上的半瓶矿泉水。出于本能反应,我立即伸手抓住即将掉落的矿泉水瓶,由于瓶盖没有拧紧,瓶中的水已经泼了出来,一部分泼洒在了桌布上,我立即用纸巾试图去擦干,但水立即就浸入了布中,只留下一块湿痕。我只得在愧疚中无奈地摇头叹息!

就在我摇头的一瞬间,我的目光几乎同时注视到了瓶里剩下的水和桌布上的水迹,心中顿生感悟。瓶中的水安全地装在瓶中,因为有了瓶身,它被装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内,它所有的活动都在这个空间内。乍一看,瓶子对水确实是一种“束缚”啊。但对比瓶外的水再一想,正是因为有了瓶子的“束缚”,瓶中水便随着瓶子的盛装有了自己的形状,一眼便能辨识到它的存在,而且也不会轻易减少。反观流出之水,虽然没有瓶子的束缚,貌似自由,但我已无法识别出它的形状。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就好比是水,制度就好比是瓶子。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犹如把水装进了瓶中,虽不能任性随意流淌,但在自己合理合法的空间范围内任意奔流都是安全的。这大致就是权力运行的规则和空间吧,瓶中的空间就是制度底线,不能触碰,瓶子之外的空间就是法律红线,不能踩踏。假若权力失去制度的约束,超越了制度范围而运行,就好比瓶中水流到了瓶外,虽能自由一瞬、畅快一时,但终究是上演“最后的疯狂”,下一秒就烟消云散。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究其本质,瓶对水不是围困和禁锢,而是一种帮助与爱护,表面看似规制了它的活动空间和范围,但正是有了这种规制,水才是安全的、健康的、可长久的。

制度与权力的关系不正是这样的吗?

(作者单位:重庆市梁平区纪委监委)

首尔踩踏事件带来的警示

■陈安 陈樱花

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市梨泰院附近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拥挤踩踏事件。根据11月1日上午11时该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公布的官方消息,事件已造成156人死亡。这一重大踩踏事件也引起了各国民众的关注。

从应急应对的角度归纳,事故发生有3个原因。首先是管理者未能提前预知拥堵程度;其次是现场警力数量严重不足,根本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最后是身处其中的人对于即将发生的事件缺乏判断力。

为什么是梨泰院

一般来说,在一个有限空间内,如果短时间内挤满了高密度人群,一旦出现意料之外的声音或行为,就会引起人群躁动。躁动瞬间传递形成人群快速移动状态,再加上一个意外就极易造成踩踏。

这次踩踏事件发生的地点梨泰院在韩国具有独特性。这里是外国人特别喜欢聚集的区域,后来逐渐成为韩国年轻人娱乐的天堂。

10月29日恰逢周末,各娱乐公司和商家都策划了不少商业活动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消费。从地理位置上看,事件发生的Atelier酒吧是最近在年轻人群体中很有人气的地方。酒吧附近是长40米、宽3.2米左右,坡度为10度左右的梨泰院“四季美食街”。南边一条小路则通往首尔地铁六号线梨泰院站的1号和2号口。

从地铁出来的乘客往往无法知晓小巷子里的情况,而因为巷子非常窄,一旦人流大规模进入,再想后退几乎不可能。这样,当3条窄路上的人都涌向出事地点,确实是非常大的事故隐患。

此外,从人员聚集活动预防性准备的角度看,韩国国民以及政府在事故预防方面的意识相对较弱。而且这次梨泰院万圣节庆祝活动没有配备更多警力,也没有设置隔离或采取引导性的预防措施。

除了技术细节的讨论外,这次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韩国的“庆祝文化”传统。韩国格外喜欢热闹,且极度崇尚集体意识和集团生活,素有举办各种各样庆祝活动的传统,大规模人群聚集是可以预见的。

倾向于凑热闹的特性、活动举办地空间狭窄,再加上国民和政府缺失风险警惕心,事故也就很容易发生了。不过,各相关部门在得到消息后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快速响应,且不断升级措施,所以截至目前,社会秩序尚属稳定。

风险防控措施应提前到位

梨泰院踩踏事件是韩国继2014年“世越号”沉船事件后的又一重大灾难事件。韩国并非没有大规模聚集活动,事实上,10月初的首尔国际烟花节,就有约100万人去汝矣岛观看,人数是这次的十几倍,但并没有发生踩踏事件。因此,对于有计划的人员聚集,提前采取风险防控措施是可行的。

梨泰院踩踏事件之所以发生,直接原因应该是事先没有预料到聚集人数和人员状态,因此只采用了寻常的策略进行管理和控制,再加上现场反应不够机智灵活,终使事件无法挽回。

我国之前也有过类似事件,只是在危机发生之时被及时制止了。当时,东北一个省会城市的一家商场准备在周末举行一场露天演出,但前来的观众超出预想多倍。

接到相关信息的警方在尚未出现状况时,就开始集结人力向商场方向进发,但无法立刻在现场形成隔离带。指挥员经验丰富,让演员上台指挥观众同时集体后移,如此反复多次之后,外围的警察终于得以成建制地插到观众之中,分块形成了隔离屏障。一次人群聚集可能带来的危机就此烟消云散。

以此为例横向比较,我国在预防和准备阶段做得相对较好。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公民个人,自我防范意识和大型活动前的安全准备措施相对强一些,提前化解潜在风险的意识也比较强。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两国的应急响应和救援都比较迅速,韩国的程序性反应更胜一筹,中国的临机决策更高效。

事故带来的深刻教训

韩国首尔梨泰院踩踏事件教训深刻。不过,韩国政府的事后措施有几点非常值得借鉴:

一是应急信息透明化程度高。韩国在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内,迅速在行政安全部官方网页上分3次上传了截至10月30日上午11点、下午4点、晚上11点三个时间节点的事故调查及政府响应救援现状的调查文档,便于公民随时查看。

调查文档内容翔实,统计数据清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公民的信息知晓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民因信息缺失造成的恐慌情绪。

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有关部门在搜索遇难者信息时,不但在现场进行3次精密搜索,还投入46人进行网络搜索,以查找更多遇难者或失踪者的信息。这一做法能提高搜救效率和准确度。

三是所有应急措施都具备完整周期,具有明显的结束环节。如在10月30日上午11时搜救基本完成之后,消防厅的应急响应等级再次被宣布回到第一阶段应急状态。此外,搜集人员的信息输入系统启动时间和结束时间都被明确列出,也显示了政策周期的完整性。从公共政策角度看,不但要重视政策执行阶段,更要重视政策终结阶段,宣布政策终结代表着科学执政水平的提高。

四是非常注重心理咨询和弱势群体公共服务便利性。搜救一结束,有关部门就为参与搜救的公职人员和其他目击者提供心理咨询,尽可能缓解因剧烈心理冲击而造成的伤害。此外,首尔市政府在咨询电话中提供了使用人数较多的4种外语服务。

最后,及时设立共同祭拜场所,为民众提供情感宣泄渠道;主管官员前往,则体现了政府在事件发生后的人文关怀。

(陈安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陈樱花系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为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