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聘
更新日期:2025-10-15 18:56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水源涵养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以确保总结内容清晰、全面、有深度,并达到预期效果:
1. "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 (Clarify Purpose and Audience):" "目的:" 你写这份总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为了内部经验交流?还是为了评估成效、发现问题、规划未来?明确目的有助于确定总结的侧重点和详略程度。 "对象:" 总结是写给谁看的?是领导、同事、下属,还是更广泛的公众?不同的读者对象,对内容的侧重点、语言风格和深度要求可能不同。例如,给领导的总结可能更侧重于关键成果、数据和未来建议;给同事的总结可能更侧重于经验分享和具体做法。
2. "突出水源涵养的核心理念 (Highlight Core Concepts of Water Source Conservation):" 在总结中,要清晰地阐述水源涵养的重要性,包括其对生态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简要回顾水源涵养工作的基本目标(如: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
3. "内容全面,结构清晰 (Comprehensive Content, Clear Structure):" "时间范围:" 明确总结所涵盖的时间段(如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
2024年初淮河源项目与桐柏县陈庄国有林场达成合作,启动了桐柏山巡山护林工作,项目执行期内持续巡护淮河源区山林近12个月,排除林火隐患,阻止劝导破坏植被,阻止劝导故意伤害、捕杀野生保护动物,进行野生保护动植物救护以及阻止劝导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其他行为多次。
项目执行期内,我们共收集到巡护问卷72次,平均每次5人参与巡护。巡护区域覆盖桐柏山的百花谷、佛教学院、下虎山、花果山、尖山峰、太白顶、桃花洞、水帘洞等地。巡护过程中,巡护人员共计排除火灾隐患6次,阻止劝导破坏植被(包括林木砍伐、灌木及地被层破坏、乱挖野生保护植物等行为)32次,阻止劝导故意伤害、捕杀野生保护动物行为2次,进行野生保护动植物救护4次,阻止劝导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其他行为10次。此外,在7月份的汛期和多雨季节,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也是巡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2024年3月21日巡护工作照
根据巡护工作辅助问卷统计分析可知,淮河源山水林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人为破坏植被,包括林木砍伐、灌木及地被层破坏、乱挖野生保护植物等,是出现频次最高的问题;其次是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第三是森林火灾等安全隐患;第四是故意伤害、捕杀野生保护动物;最后是病虫害、外来物种入侵等生物安全问题,以及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
阻止劝导植被破坏
破坏植被种菜
盗采树木
植物病虫害调查
排除火灾隐患
桐柏山淮河源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也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做好淮河源山水林保护是该地区绿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项目期巡山护林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就淮河源山水林保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淮河源山水林保护宣传力度。淮河源山水林保护对河南省以及淮河流域的区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从项目巡护发现存在的问题来看,随着国家和地方生态保护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桐柏县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仍然存在为了眼前经济利益选择砍伐树木、破坏植被、污染环境等情况,这表明当地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普及方面还存在不足。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社会团体、社区等利用一切可用的力量,以宣传淮河源山、水、林保护相关知识为载体,积极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两山”理论等的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淮河源山水林保护重要性的认知,促进最广泛的生态保护公众参与。
二是提升山水林保护中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应用是促进领域发展、提升淮河源山水林保护效率,促进淮河源山水林保护管理智慧化的重要手段。建议加大相关投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新技术应用,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违法监测监管、山水林保护相关知识科普宣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本地调查监测、森林火灾和气象、地质、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
三是促进形成各方协同保护机制,借助多方力量,持续开展山水林的保护和巡护工作。淮河源山水林保护是一项系统性保护工程,涉及生态环境、农业、林业、气象、水利、地质、法律、宣传等方面,建议发动各领域专家、社会组织及公众力量,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特有物种观察以及相关知识普及等,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的认知,促进公众共同参与,促进形成淮河源山水林多方共护机制。
文|April 审|Sophia 编辑|Leah注:文中图片素材皆来源于淮河源项目巡护组提交的巡护工作辅助调查问卷,巡护人员来自桐柏县陈庄国有林场、太白顶省级自然保护区。2024年,湖北省地质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决策、省两会部署、省委和省政府“加强地质工作”“展现更大作为”要求,聚势提升、先行建功,克难奋进、追光前行,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34次,荣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65项,在省部级以上会议作典型发言5次,在主流媒体发布新闻稿160余篇,勇夺“首功”13件,以实干创新书写年度答卷。
坚持党建引领,以忠诚之心迈开地质实践之步
——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建立“一月一调度”机制,用好“两本台账”,坚持“三类学习”,推动“四个结合”,压实“五方责任”,严格党内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探索推行的“12345”工作法作为全省50个优秀案例之一被推荐,入选2024年湖北“机关党建创新榜”。
——唱响湖北地质党建品牌。在全国地勘单位中创新打造首个地质红色音乐党课“我们都是追光人”,成立首支基层理论宣讲团队,获2023年度全省机关党建优秀调研成果特别奖(全省仅3个),1人获省直机关“建功支点强国有我”党建故事分享活动决赛二等奖。
地质红色音乐党课第二篇章:奋斗的足迹。
——探索实施分类指导。率先在省直机关中制定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分类指导的具体实施意见,打造10个全局基层样板党支部,提炼推广15个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支部工作法”。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打造“三新一重”纪律教育品牌,推出《湖北廉洁文化地图》。以“刀刃向内”的姿态接受省委政治巡视,扎实开展政治监督和专项监督,推进完成第七批局属单位内部政治巡察,实现第一轮内部巡察全覆盖,全局政治生态更加清朗。
不忘报国初心,以决胜之势推动找矿突破行动
——找矿环境持续优化。累计助推建成国家级能源资源基地4处。联合武汉中心、省能源局、恩施州、中石化部署实施鄂西页岩气地质找矿项目,迈出全国“央省市(县)企”融合找矿新步伐。争取省级财政资金1.2亿元首次设立全省战略性矿产前期勘查专项,支撑建立建实2市1县地勘基金和2市矿业投资平台,推动构建矿产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
鄂恩页2HF井正在开展压裂试气。
——科技赋能提质加速。建实“双引擎”,用好“双基金”,深融“双中心”,成功获批首个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在全省首次开展典型矿田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及数字化找矿预测,获批2项国家基金项目、25项省科学基金项目;取得自然资源科技奖2项,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项目、获奖数量和质量均为近年来最好成绩;发表论文339篇,其中EI/SCI60篇、核心76篇;获得各类知识产权223项,同比增长20.3%;连续两年摘得世界质量界最高荣誉。
——重大成果实现突破。在全省首次实现“双十大”同时上榜。鄂西页岩气调查取得史上最优成果,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初步探明恩施北部地区页岩气4000亿立方米资源潜力,进一步优化全省能源结构。协同中国地调局开展鄂西北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入选中国地调局地质科技十大进展、中国矿业十大新闻,将快速推动全省铌钽矿产资源产业链建设,有力保障全国铌钽资源安全供给。新发现矿产地28处,找矿靶区37处,省地调院、地质一大队、省水地质大队获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成效显著单位,数量创全省历史新高,并列全国第一。
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龙角山钻探现场。
聚焦主责主业,以实干之效彰显地质担当作为
——支撑全省连续多年实现地灾零伤亡。组织实施地质安全调查评价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调查与监测一体化建设示范,协助地方申报落地123个增发国债地灾项目共计13.9亿元。派遣专家技术人员22901人次,参与应急调查处置768处、巡查排查20511个点(段)、应急监测11025点次,有力应对主汛期9轮强降雨冲击,10起地灾成功避险案例在全国推广。
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开展“五峰7·8”滑坡治理。
——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彰显地质优势。开展全省978处地下水监测点运行维护,全省地下水位情况和地下水监测成果获省主要领导肯定。推进实施全省流域生态环境地质综合调查与监测和7个重点流域单元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助力襄阳市、荆州市申报汉江中游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开展城乡地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完成全省文旅资源普查,调查登记全省旅游资源81439个,评定优良级资源14084个。有序推进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25000平方千米,开展利川和丹江口库区GEP核算试点、长江沿岸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实施汉江中游及襄阳典型区域磷石膏环境影响调查和清江流域、钟祥等典型区域健康地质调查。物探大队服务石首市、罗田县各落地1个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专项。开展恩施、荆州、咸宁、黄冈和潜江城市地质调查。
湖北省地质局助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入选2024年全国第四批地质文化村(镇)。
围绕服务大局,以奋进之志持续全面深化改革
——服务全省大财政体系建设坚决有力。按照“依法依规、有偿处置,先易后难、分类处置,统筹兼顾、稳妥推进”原则,扎实推进矿产资源资产清理盘活重组,按期完成阶段性工作,积极推动合作双赢,相关工作得到省主要领导肯定。服务支撑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勘查区块设置,为年度83.9%的出让矿业权区块来源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建立推广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助力地方盘活、用好“家底”。
——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作为。马来西亚产业园获批省级“孵化型+商贸物流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小而美”重点项目乌干达地质实验产业园项目投入运营。
——服务强县工程扎根结果。制定整县推进地质工作服务强县工程工作方案,细化考评标准,统筹一体推进,分类开展103个县(市、区)地质服务工作,建实61个县级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探索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行之有效的地质工作路径。
——服务地勘单位改革重前瞻争主动。组织专班赴11省份学习调研,积极参加5场重要行业会议,整理29个省份改革资料,系统分析全国省级地勘单位深化改革情况并形成调研成果。
湖北省地质局参加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先锋对话会。
着眼蓄势积能,以长远之虑夯实地质发展基础
——突出人才建设。制定博士绩效考核方案,成立“博士科技创新先锋队”,支持全局人才“点单服务”“挂牌作业”;2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人入选中国科协人才托举工程,博士人才数量121名稳居全国地勘单位首位,测试中心绩效工资管理相关经验被推送至人社部。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董学林与团队研讨技术难题。
——提升产业质效。建立联系涉矿涉地质重点企业清单,筹集4000余万元推动地质领域设备更新,引进岩心光谱扫描仪、全局首台大型深孔钻机,加快推进传统业务转型升级。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家,全局累计10家。深化企业改革,形成“一队一企”格局。全局实现生产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8.7%。
岩心光谱扫描仪正在进行岩心图像扫描。
——优化内部治理。统筹资金2.4亿余元用于提高退休人员待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支持单位发展和基地改造建设。着手优化局属单位目标考核办法,谋划建立项目储备制度和事前评估机制,建模配置人才要素,推动开展全局重大战略课题前期研究。
——聚力文化建设。参与承办第二届新时代地质文化艺术活动、省李四光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理事长会议,创作李四光纪念歌曲《追光人》,召开传承弘扬地质优良传统座谈会。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湖北五一劳动奖状”“省三八红旗集体”“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省直机关最美巾帼奋斗者”等荣誉。
回望2024年,湖北地质人以汗水实干诠释担当作为。展望2025年,我们将沿着湖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光辉道路奋勇前行,以用为导向统筹推进地质主责主业,以供应链思维统筹推进地质产业发展,以功能性重塑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在新时代用坚实的脚步和不懈的奋斗续写地质华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罗俊
图片:湖北省地质局
文字编辑:孙安然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